肛瘺 Fistula-in-ano
❏ 1.1 認識肛瘺
肛瘺 Fistula-in-ano,或稱瘺管,是指直腸或肛門與肛門附近的皮膚之間形成的一條通道。通道的內部出口通往肛門或直腸內,而外部出口通往肛門附近的皮膚,通道內壁則由纖維組織及肉芽組織組成。肛瘺的成因是因為在肛門附近的分泌腺,因為發炎而引發膿瘡,而膿瘡變大引致自然穿破或因引流手術切口而穿破造成。此外,直腸或肛門部位的創傷、結核病感染、克隆氏病等也是肛瘺形成的原因。
❏ 1.2 肛瘺的分類
肛瘺可以根據其內部出口的位置,分為高位或低位肛瘺兩種。如果肛瘺的內部出口較外括約肌的位置為高,稱高位肛瘺,反之稱為低位肛瘺。高位和低位肛瘺在治療的方法上有很大的分別。
❏ 1.3 肛瘺的症狀
瘺管會引致反覆的細菌感染發炎,亦會引起不同的症狀:
肛門週邊腫痛
肛門周圍的皮膚有硬塊及紅腫
肛門附近痕痒
帶臭味的分泌物或黏液,甚至流膿液或出血
肛門膿瘡:肛門附近反覆發炎,甚至含膿。嚴重的發炎可以引致發燒,甚至敗血病,需要接受緊急切開引流手術處理。
❏ 1.4 肛瘺的診斷
外科醫生會依靠臨床診斷,判斷肛瘺管的位置,病情及制定治療方法。但是如果是高位肛瘺,或是復發的肛瘺,醫生可能需要為病人安排磁力共振,來協助醫生找出肛瘺的位置及路徑,以準確制定治療及手術方法。
❏ 1.5 肛瘺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藥物主要作用是治療肛瘺發炎時所引致的疼痛和不適,以及預防肛門膿瘡發生。
外用藥物如坐浴,可紓緩不適,並有消毒作用
抗生素,用作治療細菌感染發炎,防止肛門膿瘡發生
外科手術
- 切開引流手術:主要用作處理肛瘺所引致的肛周膿瘡。手術多數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進行,醫生會在膿瘡上開一個切口,將膿瘡內的膿引流。患者之後要每日清洗傷口,待傷口慢慢癒合。但是這種手術只作緊急處理膿瘡,患者之後可能需要再接受根治手術醫治肛瘺。
肛瘺切除手術 /肛瘺剖開手術:是根治肛瘺的傳統手術。手術時,醫生會找出肛瘺的位置與路徑,然後把整個肛瘺切除或剖開。手術後肛門位置會留有傷口,病人需要每日處理及以坐浴浸泡傷口。這個手術方法適合處理低位肛瘺,在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的處理下,復發機會很低。
掛綫引流:常用於高位或複雜的肛瘺。醫生會於置一條手術綫在肛瘺之中,用作引流感染。
肛瘺填塞手術:醫生利用醫療物料將肛瘺填塞,同時在手術中將肛瘺內部出口封閉。這種手術的創傷性低,但復發率偏高,所以現時比較少應用這種技術。
高位肛瘺的處理一般比較複雜,患者可能需時多次手術及長時間的護理方可根治情況。醫生亦需要考慮高位肛瘺會否與其他情況如糖尿病、克隆氐症病等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