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及治療專科中心

大便有血是大腸癌?是痔瘡?還是肛裂?三者大不同!

當發現自己大便帶血時,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患上癌症。但其實便血在醫學上有很多解釋的可能性,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幾種比較常見的病症——大腸癌、痔瘡和肛裂。

大腸癌近年已榮升為香港癌症第一號殺手,根據醫院管理局的統計數字,在2020年一共有5,634人的患上大腸癌,佔所有癌症的發病率約一成六。對於何為痔瘡,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它是不少都市人上了年紀後要面對的煩惱。從俗語「十個男人九個痔」中,就可以感受到痔瘡在社會上有多普遍。肛裂則是指肛門附近的皮膚裂開或潰瘍的情況,是與以上兩者症狀相似的另一較常見疾病。

三者如何分辨?

大腸癌、肛裂與痔瘡有著不少類近之處,但其實他它們自己亦有不少獨特的症狀可供我們用以辨別它們的身分。以下是三者的異同。

病症大腸癌痔瘡(內痔)/痔瘡(外痔)肛裂 
痛症不適用不適用/有,刺痛有,鈍痛、腫脹痛、拉扯痛等劇痛 
出血有,血液有可能呈鮮紅甚至瘀紅色或黑色有,且出血量較高/有有,但出血量較低 
分泌物有,大便可能帶有黏液有,肛門可能流出分泌物有,大便可能帶有黏液或分泌物
獨特症狀持續腹脹或腹部不適經常有便意:感覺經常去大便”去不清”或大便變幼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或體重下降肛門痕癢肛脫/ (沒有更多主要症狀)
高風險人群有個人或家族的大腸癌或大腸瘜肉的歷史患有炎症性大腸疾病  中年人士過胖懷孕或肝硬化令腹壓增加經常熬夜或精神緊張經常便秘或排便太用力經常腹瀉或在馬桶上坐太久因慢性或長期性疾病引起肌肉無力或虛弱長期站立、坐下及負重水份及纖維攝取不足經常喝酒或進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經常便秘糞便較硬  
圖解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專業人士查詢。

由此可見,大便出血並不一定是患上癌症,而以上列舉的,亦只是兩個較常見的例子,因此若發現大便有異,應避免畏疾忌醫並及早求醫。

預防方式

大部分大腸癌均是從大腸瘜肉演變而成的,而癌變的過程需時約5-10年,一開始大腸會長出瘜肉,然後瘜肉會慢慢變成惡性瘜肉,最後才會變成癌症,因此多個地區均以定期篩查方式減低發病率。在香港,50至75歲人士可透過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在瘜肉演變成癌症前發現並切除,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而痔瘡與肛裂則有以下預防方式。

病症大腸癌痔瘡(內痔)/痔瘡(外痔)肛裂 
預防方式大腸癌篩查計劃控制體重避免熬夜或精神緊張避免排便過份用力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避免在馬桶上坐太久避免長期站立、坐下及負重(必要時偶爾轉換姿勢)多攝取水份及纖維避免經常喝酒或進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養成每日排便習慣以免便秘多攝取水份及纖維以免糞便過硬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專業人士查詢。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請問您需要幫助嗎?